第1469章 针对性破坏



自打重生以来,除去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以外,常浩南其实很少用直接用系统推进一整个完整的项目,而是以补全关键技术环节为主。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测试制造环节本来就不太能跟不上进度,即便研发端再怎么加速,最后反馈出来的项目周期也并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反而还错失了锻炼技术团队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系统在面对一个完整项目时往往过于狮子大开口。



但即便如此,一个常规子系统级别的项目消耗,也不过就是六位数左右而已。



然而这一次,仅仅只是为一次看似常规的测试找出失败原因,竟然就开价10万科研点数。



惊得常浩南都哆嗦了一下。



“真是见鬼了……”



他又重新数了一遍,确定1后面跟着的确实是五个0。



要知道,之前设计涡扇20的时候,把压气机静子叶片和间冷器结合起来的精妙设计,也不过才用了这个数字的一半多点而已。



“可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当然只是自己问自己。



系统的能力虽然很强,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能力,只是会给出一些特定提示而已。



比如在早年间就解释过,项目的“定价”跟完成项目的奖励一样,同时取决于难度和影响力。



而根据过去十几年来的经验,这个难度并不完全等同于人类主观认定的结果,而是有一套更接近人工智能的逻辑。



像这种“在搜索大量数据之后找出其中问题”的要求,对于人来说难比登天,但系统给出的难度评级却往往只是中等。



换句话说,10万科研点数如此离谱的价格,大部分源于此事背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力。



这让常浩南顿时警觉起来。



跟难度的判定一样,影响力也未必是能直观体现出来的。



如果后续的分析和操作不得当,那么完全有可能像他白嫖系统对研发方向的判断但最后又不付款一样,被坑上一笔大的。



“十万就十万……”



常浩南咬了咬牙,在脑海中选择了确认。



紧接着,便靠在座椅靠背上,享受起数据流飞速涌入大脑的过程……



……



五天后,火炬实验室地下研究中心。



巨大的液晶显示器上,交迭了核反应堆模拟结构的三维中子通量分布图正在缓慢旋转,并随着常浩南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不断显示出各部分燃料温度反馈效应的动态模拟。



近十年过去,以曙光系列为代表的华夏超算产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尽管眼下在光刻设备、晶圆材料和曝光工艺等方面仍然无法完全脱离国际分工的支持,但至少已经无需像本世纪初那样完全进口国外的计算和图像处理芯片。



如今安置在地下机房里的那套“曙光-7000”超级计算机,就是年初才到位的最新设备。



“这才不到一周时间,你……你们就已经把那些数据全都看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