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小时后,火炬实验室顶层的远程视频会议室里。



巨大的屏幕被分割成两块。一边是以张韬院士为首,王令骁等核心骨干齐聚的连海化物所团队,每个人都带着专注和期待的神情,另一边则是火炬实验室材料模拟组的几名成员。



“各位。”常浩南站在电子白板前,激光笔点在屏幕上展示的复杂公式和分子模型上,“关于薄膜收缩诱导自组装的思路,关键突破点在于这里——”



他圈出一个关键的金属-配体键能计算模型。



“我引入了一套修正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特定过渡金属酞菁分子在受热铺展过程中的动态能级变化。”



白板上随之显示出几组令人眼花缭乱的轨道能量图和电子云分布模拟动画。



“计算结果显示,在薄膜收缩的特定热力学窗口期,如果我们引入一束特定波长——初步模拟指向近红外波段某个窄带——的偏振激光进行精确干预……”



“……”



常浩南给出的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好在他已经提前考虑到了多数人的接受能力,专门细化了过程中的几个步骤。



“这束激光的能量,可以非常微妙地影响金属中心与酞菁大环之间的电子云分布和振动模式,”常浩南的激光笔在动态模型的关键节点移动,“从而引导它们在铺展和收缩过程中,更倾向于沿着我们预设的方向进行排列和组装……”



他调出一张模拟结果示意图。



上面清晰地显示,在激光干预下,原本散乱无序的金属单原子,开始显现出沿着特定方向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所有人都清楚,单就催化效果而言,一维链相比二维甚至三维有序阵列肯定有不小差距,但却更容易得到理想的表征结果。



尤其是对于孙飞正在试图拼凑起来的那台半成品设备来说。



几乎所有人都同时面露喜色。



指着这项成果毕业的王令骁甚至兴奋地挥了下拳头。



然而,在最初的惊喜过后,经验老道的张韬院士却又露出一丝忧虑:



“说到表征……常院士,孙研究员那边正在拼凑的设备毕竟不是成熟的、经过严格验证的商业化仪器……如果想要形成学术成果的话,还需要经过极其严谨和复杂的交叉验证,才能证明其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张韬的担忧非常现实,点中了当前计划最大的软肋——时间差和学术公信力。



会议室里的兴奋气氛稍稍冷却了一些——



自打电子显微镜这东西被发明出来以后,就从不乏有人在数字图像上面动歪脑筋。



上到诺奖得主,下到牛马研究生,都出现过因为P图而被撤稿的事情。



因此,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警惕性普遍很高。



更别提你个不知道哪来的设备了。



别人连复现都难以做到。



好在,常浩南却早已料到这一层:



“张院士放心,学术论文可以延续传统的表征方式,重点在于体现出新催化剂远超传统材料的性能,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发震动。至于TEM-APT联合表征的结果,可以后续通过媒体放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